10万“变”6000万!南京这家研发机构是这么做到的?

来源:
网络
发布时间:2020-07-02
收藏收藏
分享
  • 复制链接
  • 微信扫一扫

在创新名城建设中,南京依托高校院所资源优势,支持人才团队持大股,建设了近300家市场化的、“老母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累计孵化引进企业突破4000家,成为南京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名片、新亮点。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院供图

新型研发机构是如何推动科技成果项目化落地、孵化科技型企业的?这种模式与以往高校教师办公司转化科技成果有何不同?在南京江北新区,有一家名为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的新型研发机构,其依托南信大优势学科,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教授跑到项目一线问需,走出了一条新的南京模式的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之路。研究院的订单从创立初年的不足10万元,飙升至去年的6000多万元。

在日前举办的南京企业家服务日“智汇宁企”早餐会上,研究院负责人的发言引起了江苏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张敬华的关注。

01 背靠高校优势学科,人才团队持大股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大气科学学科在教育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蝉联全国第一,堪称王牌专业。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就是依托该学科,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王会军领衔的人才团队与南信大、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共同组建,其中,人才团队占股75%。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办公区域。研究院供图

在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研究院大门口,贴着王会军对研究院发展的寄语:“实现从知识到价值的跨越”。

研究院执行院长苗春生曾任南信大大气科学学院副院长。他告诉紫君,为扶持研究院起步,南信大将5个专利无偿提供给研究院进行产业化。目前研究院近50人的团队中,三分之一是南信大老师。2018年是研究院组建第一年,处于摸索阶段,唯一的订单就是靠着南信大的“面子”拿下的,总额9.8万元。

作为入股另一方的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也给予极大扶持,不仅为研究院提供了办公场地,还投资1000万元建设了“智能化气象业务与服务众创平台”,供研究院使用。

位于江北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办公楼外景。研究院供图

苗春生在校时也曾发挥学科优势,做过一些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但多数是一些小项目小软件,老师带着几个学生做,不成体系,更谈不上规模。“现在成立研究院就不同了,南信大的品牌可以迅速提升研究院的知名度,南信大的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转化成市场应用的产品,研究院可以招聘专职的队伍来干这些事,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到学校里去找,可以多学科、系统化、集团化运作,比老师自己创业办的公司强多了,外界的认可度也相当高。”

02 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聘请职业经理人运营

组建新型研发机构,是南京打造创新名城,实施“两落地一融合”工程的重头戏,主要目的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市场化”成为其鲜明特色。

研究院是企业化运营,拿订单不能全靠“面子”。研究技术,教授们在行拿手,但开拓市场,还得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研究院选聘专业化运营团队,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企业化运作,让科研人员把精力解放出来,聚精会神搞创新。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与国家气象中心(中央气象台)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研究院供图

研究院副院长张越,在中国电科14所干了30多年,曾任上市公司国睿科技分管销售的副总经理。受聘研究院后,“久经沙场”的她第一件事就是招了一批在气象行业深耕10年的人才,“新型研发机构引才等体制机制很灵活,为开拓市场破除了障碍。”张越觉得南京这种由高校、政府、科研人员等共同出资组建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非常好,“和客户谈合作,客户方一看你的投资方构成,这种混合所有制的研究院机制灵活,既有技术又有产品,发展脉络十分清晰,其可信度非常高。”她说,在与国家气象中心洽谈时,对方就对新型研发机构的“南京模式”给予高度评价,合作很顺利,最终获得了3000多万元的服务合同。

去年1月,“气象+”科技产业联盟战略研讨会现场。研究院供图

研究院快速与知名企业合作走产品化之路,研究院正在和华为合作开发完全自主可控的“信大华为气象一体机”,可以服务于水利、海洋、航空等多个行业,目前已在广西、山东、安徽等地试用。研究院还与上海电气、金风科技、浪潮集团、中船重工等国内顶级企业合作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并积极筹划在南京建立“气象+科技产业联盟”,建立“中国气象谷”,实现吸引一批世界一流的行业领军人才、引进一批企业龙头和气象企业在南京聚集的目标。

03 从蹲实验室到跑市场,教授贴近项目一线问需

“我们这里的教授们也积极转变角色,搞创新不再局限于在实验室里做研究,而是奔赴项目一线,实地了解掌握一手情况。”苗春生告诉紫君,去年接了风电行业龙头企业“金风科技”一个海上风电设备气象保障项目订单。为了精准摸清客户需求,他带着由气象、计算机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团队,到盐城的海边前前后后呆了一个多月,反复打磨风、雨、海浪等情况下的海上风电设备运输和安装的气象保障方案。

南京信大气象科学技术研究院新产品发布会。研究院供图

南信大大气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高级工程师王兴是团队成员之一,也是智慧气象方面的专家,“以前埋头在实验室测数据、建模型,然后发个论文就算完事了。现在直接和实际业务结合,精准问需市场,不仅拿下了800多万元的订单,还因为脚踏实地的问需成果,获得多个风电行业企业的青睐。”王兴说,在研究院兼职一年多,跑市场一线成了家常便饭,收获比以前单纯泡实验室大多了。

“教授贴近市场一线问需,可以更好地与职业经理人等专业运营团队磨合沟通,‘科学家+企业家’产生的化学反应是巨大的。”苗春生介绍,科研和市场相互促进,研究院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自主开发的“快速更新精细化预报系统”成功应用于航空、新能源和江河流域等;自主创新的侧扫雷达测流系统通过水利部新产品鉴定,在国家“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和“大江大河治理工程”中获得示范,并作为水利部大力推进应用的创新产品。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研究院紧急提供的“应急气象共享平台”支撑华东空管局和中南空管局数十个机场,包括武汉天河国际机场,为“逆行”的全国医护人员和抗疫物资运送提供安全保障。

苗春生表示,接下来,研究院还准备聘请一位财务专家,最终实现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家+企业家+资本”的最佳组合,带领整个研究院在气象产业发展的高速公路上飞驰,快速实现科技成果产品化产业化,并孵化出更多适应市场化的高科技企业。